本篇文章1968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文悦·赵小亮

通讯员华昌赵洁

山东省荷泽市曹县青谷集镇板庄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袋依次摆放,密植的黑木耳即将问世。王吉仓,一个曾经贫穷但现在是致富带头人的种植者,感慨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吃不饱,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依托温室山药、木耳等特色产业培育项目,半庄村半数以上贫困家庭在一年内成功脱贫,成为菏泽市金融支持特色产业扶贫的缩影。

产业“造血”促脱贫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贫困人口占山东省贫困人口总数的37.76%。全省有855个重点扶贫村,是山东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城市。据了解,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中心支行认真落实总行和分行的金融扶贫工作,通过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搭建产业扶贫平台,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扶贫,逐步探索出一套扶贫与智力支持并重的金融扶贫模式。

产业“造血”促脱贫

抓住精准扶贫的指挥棒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准定位,确保扶贫得到支持,变‘输血’为‘造血’,做到扶贫与智慧并重,确保扶贫扶根。”菏泽市委副书记周登贤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中心支行成立了金融扶贫协调办公室,负责全市扶贫金融服务工作,并召开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座谈会和调度会,研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和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精准努力,明确金融精准扶贫重点,我行会同市扶贫办建立了“乡镇初选、联合筛选、统计推荐、分类支持”的金融精准识别对接流程,并对15.4万户已建卡贫困家庭的融资需求进行了调查。借助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市分行金融扶贫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辖区内金融机构可以及时获取贫困人口、贫困村和扶贫项目信息,逐一统计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情况,监控融资需求对接实施情况。

产业“造血”促脱贫

同时,为寻求扶贫的“造血”模式,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分行金融扶贫协调办公室深入河南省夏邑县、山东省莘县、安徽省金寨县调查食用菌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的扶贫模式。 并根据菏泽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扶贫和金融支持的工作思路,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产业“造血”促脱贫

充分利用贷款扶贫的总体战略

“过去,贫困户都是来申请贷款的,我们也想帮忙,没敢帮忙。我们有足够的力量。”菏泽农村商业银行行长蒋继保表示:“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扶贫再融资政策后,为地方企业金融机构支持扶贫提供了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我们也希望这些贷款能真正为家乡的穷人开辟一条致富之路。”

产业“造血”促脱贫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荷泽市分行积极组织金融机构法人申请扶贫再融资,并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扶贫再融资资金帮助扶贫的通知》。截至9月底,辖区内8家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共办理扶贫再融资8.25亿元,执行利率1.75%。八家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利用扶贫再融资资金,共发放涉农贷款9.82亿元。其中,发放已建卡贫困户贷款3.62亿元,贫困户14102户;带动贫困家庭就业发展的扶贫生产经营主体为6.2亿元,贫困家庭数量为29436户。

产业“造血”促脱贫

财政扶贫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分行加强与扶贫和金融部门的协调,通过设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政府利息补贴,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并在批准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例如,单个县政府设立了500万元的担保基金,并以5%的年利率向已办卡的贫困家庭发放补贴贷款。截至目前,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500万元,为辖区内贫困家庭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产业“造血”促脱贫

发展新型工业扶贫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分行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能力,拓宽致富渠道,搭建了一个面向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平台。

据介绍,2016年以来,菏泽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协议+公证”、电子商务贷款、农心贷款、光伏扶贫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巨野支行推出了一系列“牡丹贷款”产品,并向东海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了70万元的“牡丹贷款”,惠及20多名牡丹种植者和150名贫困人口。

产业“造血”促脱贫

“像我这样的人,有老有小,没有工作就不能在家生活。现在我可以在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工作,不用耽误老人和孩子的照顾,每天能挣60多元。”鄄城县彭楼镇彭楼村村民孙辉和100多名村民在村门口的扶贫就业点附近的一家帽子厂工作。近2000元的月收入大大提高了家庭生活水平。

产业“造血”促脱贫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菏泽市人民银行县支行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创新了辖区内特色村和特色产业的产业扶贫模式。例如,鄄城县利用木材加工、家具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建立了“一个银行+n家企业+n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采用政府补贴、银行和企业投资的方式,在434个行政村建设了468个扶贫就业点,扶持了40家具有特色优势的企业,实现了就业到户。自2016年以来,超过14,500名穷人已就业五个月以上,超过630人摆脱了贫困。(制图:龚田甜)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产业“造血”促脱贫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