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2字,读完约5分钟

近十年来,金沙遗址区不断被发掘。其中,距离金沙遗址祭祀区约1000米的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考古发现了丰富的遗迹。2017年,《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遗址发掘报告》正式出版。作为金沙遗址考古的第一份考古专题报告,它以翔实的材料揭示了古蜀文明超越神权统治的更加生动的一面,获得了第18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1

发现金沙遗址陶器作坊

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发现,使其成为继三星堆之后古蜀文明的又一重要代表。然而,与三星堆相比,金沙遗址并没有发现城墙和高级墓葬。除了它明显的神权政治特征之外,维持神权政治社会的基础是什么?那时人们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考古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

"从2001年到2012年,成都市考古队在金沙遗址发掘了近70处遗址."主持阳光地带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并撰写报告的周志庆表示,2004年,考古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发掘,收获颇丰。

考古学家在祭祀区发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遗迹,如灰坑、陶瓷窑和坟墓。这里的陶窑都是小馒头窑。它们由窑室、火室和操作坑组成。它们是金沙遗址发现的最集中的陶瓷窑址。不同类型的墓葬,如船棺葬和垂直洞穴土坑墓,也发现在这个地区的埋葬区。该地区还出土了大量陶器和少量玉器和青铜器。根据土壤浮选,水稻、谷子等种子。猪、水牛等的骨头。也发现了。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2

揭示古蜀先民的生活前景

大量出土文物揭示了生活在金沙遗址的古蜀先民的生活图景。

周志庆说,由于古蜀文明文字记载的缺乏和考古资料的匮乏,当金沙遗址的祭祀区被发现时,学术界一度认为三星堆衰落后,金沙遗址形成了另一个发达的古蜀文明。然而,在包括阳光地带二期在内的许多遗址相继被发现后,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金沙地区就有人类活动。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有一段时间是平行的。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年前太阳带遗址的第二阶段。从3400年到3300年前,陶器作坊开始出现在遗址的东南部和西北部。从3300年到3200年前,墓葬开始出现在遗址的西南部,可以追溯到西周早期-&hellip。& hellip

以金沙遗址祭祀区为代表的都城中心周围,有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痕迹,甚至显示出都城中心复杂的功能分区。

根据现场的种子浮选结果,发现当时的作物主要是谷子和水稻:在低洼地区,他们种植水稻;在梯田等地势较高的地区,人们会选择小米。这两种作物应该是当时居民的主要食物。

在出土的种子中,农作物比杂草有绝对优势,“这表明谷物在储藏前就已经被种植了。”Zhi Qing Zhou说,在现场发现的大米基板数量很少,表明这些谷物在储存前已经去壳。“各种信息表明,这些居民只是食品消费者,并不参与食品生产和加工。他们的职业身份应该是制陶和相关产品。这也表明社会群体已经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和生产。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在遗址区发现的动物骨骼可以识别水鹿、家猪、水牛等品种,水牛和家猪属于人工养殖,“这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获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人工饲养的家畜,有时狩猎野生动物被用作补充动物蛋白的来源。”

3

丰富古蜀文明的研究内涵

自2001年发现金沙遗址祭祀区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系统研究的滞后没有充分及时地挖掘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2010年,一系列关于金沙遗址的考古报告被提上日程。《金沙遗址:阳光地带二期遗址发掘报告》的出版,《金沙遗址祭祀区报告》的完成和其他考古遗址的整理,将逐步揭示金沙遗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周志庆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材料来看,一些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有望得到解答,“比如,金沙遗址为什么没有发现长城?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金沙的都城类似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和周元遗址。大多数城市没有城市也许这也是中国早期发展的一种形式。金沙遗址为什么没有发现高级墓葬?这可能与古蜀社会仍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神权社会有关。神力高于一切,社会财富和资源主要奉献给上帝。古蜀神权国家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反映在3500年前金沙遗址地区的祭祀活动中,直到2500年前,随着金沙遗址的废弃,古蜀神权国家才退出历史舞台。& hellip

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历史考古队副队长、古蜀文化专家蒋章华告诉记者,三星堆和金沙是古蜀文化的两座高峰,是古蜀文化信息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两处遗址。作为金沙遗址的第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也非常珍贵。不仅如此,就数据发布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新颖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言,这份报告是最彻底和最完美的。它在提供重要考古资料的同时,也延伸了十二桥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的宽度和厚度。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我们“看”到了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画面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