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3字,读完约5分钟

就在长江南北持续晴朗炎热的天气创下历史最高气温,许多地方因缺电频繁停电,电力供应紧张之际,339亿千瓦时的电力因风力发电并网困难而被“弃用”的消息颇具讽刺意味。

8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年度监测评估结果。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2015年,所有可再生能源电力(包括水电)的消耗为13,62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4.5%。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电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亿千瓦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和风力发电发展迅速,但由于现有的供需问题和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风力发电已被放弃。但是,地方政府应该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符合大气烟雾控制目标的要求,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晴热高温之下 339亿度风电被弃叫人“心头一寒”

弃风限电的形势十分严峻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3亿千瓦(不含抽水蓄能机组),发电量1098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9.6%;风电装机容量1.29亿千瓦,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3%。

此外,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4318万千瓦,发电量为39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0.7%。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031万千瓦,发电量52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0.9%。

报告还指出,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电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亿千瓦时。

据了解,放弃风能和光能的最重要原因是新能源的爆炸性增长和市场吸收能力的缺乏之间的矛盾。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对《中国商报》表示,这也是电力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审批权限下放后,一些地方盲目冲动地投向风电、光伏等项目,想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却没有办法在供需之间有效配置资源。

晴热高温之下 339亿度风电被弃叫人“心头一寒”

就甘肃而言,姜克隽表示,甘肃等地风力资源相对较好,但发电量超过了该省的需求。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社会用电量仅为1095亿千瓦时,而同年9月,甘肃总装机功率达到440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720万千瓦。

为什么不把它送到别的地方呢?姜克隽表示,其他能源需求旺盛地区的电网建设尚未完成,有必要开展国家级电网建设,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国家电网甘肃公司调度中心主任陈振环认为,电网能够接受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多少,直接受到其调峰能力的限制。新能源输出不稳定、电网波动大、调峰技术不足限制了新能源功率的输出。

今年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风电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严重弃风地区的供电建设步伐。很明显,2015年弃风严重或弃风率较快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2016年不会安排新的常规

晴热高温之下 339亿度风电被弃叫人“心头一寒”

应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风电和光伏发电全保价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省风电和光伏项目的保价时间,其中一类地区光伏发电保价时间为1500小时,二类地区为1400小时。

两个月后,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向各省电力公司和相关发电企业发出通知,提出2016年甘肃省风电保底收购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00小时,光伏发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00小时。

这与NDRC以前的规定有差距。“500小时太低了,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告诉《国家商业日报》,当地风力发电的最低保证小时数越高,风力发电厂的情况就越好。

“事实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甘肃保证1500小时,这已被严重放弃。如果你只得到500个小时,那就太多了。”上述专家表示。

《全国商报》记者注意到,甘肃弃风弃光,酒泉地区今年6月被批准建设400万千瓦火电。

在韩小平看来,能源改革主要是能源结构的转变,应该优先保证清洁能源的供应。因此,有些地方本末倒置。

“煤是本地的。如果用煤来发电,当地企业也有利益。如果使用风力发电,当地煤矿的煤炭就无法开采,煤炭企业就无法运营。”上述专家表示,“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意义,希望在供应方改革下关闭其他人的煤矿和电厂,然后做大做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晴热高温之下 339亿度风电被弃叫人“心头一寒”

韩小平建议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建立项目审批人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人的问责制。对于不能保证项目效益的企业,其总设计师也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迫使各行各业正视市场需求。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晴热高温之下 339亿度风电被弃叫人“心头一寒”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