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病人经常抱怨看病时间长、环境差、费用高、报销率低。随着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报销型商业医疗保险。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8月24日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到2020年,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近四倍,从2015年的2410亿元增长至1.1万亿元。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波士顿咨询集团北京办事处的合伙人罗颖在同一天表示,预计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出现。为了帮助保险公司在报销医疗保险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该报告建议保险公司培养或加强六项关键能力,即先进的客户细分、差异化索赔和产品设计、渠道开发和扩展、高效的索赔解决和运营管理、构建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网络以及主动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也应该在报销医疗保险业务中找到合适的盈利位置。
2020年医疗保险报销规模
将增加到4000亿元
根据上述报道,与目前许多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大病保险相比,基于报销的医疗保险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保费更高,但相对更灵活。当大病保险的被保险人被诊断为预先约定的疾病时,他将获得一次性补偿;报销式医疗保险可以为患病需要多次就医的被保险人提供持续的医疗费用报销。
罗颖告诉记者,2015年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保费规模为2400亿元,过去几年的年增长率达到30%。其中,三分之二属于大病保险,只有三分之一属于报销医疗保险。“目前,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面临着三大挑战:认识不足、对医院缺乏控制和缺乏渠道。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医疗保险公司,面临着高赔偿、低利润的尴尬局面。”她预测,到2020年,报销医疗保险市场将增至4000亿元,占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总量的36%。剩下的64%是由寿险公司主导的大病保险,这一市场类别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罗颖认为,有四个主要因素推动了偿付保险的快速增长。一个是消费者因素。企业通过员工福利吸引或留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个人消费者经济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改善医疗保健体验的需求也在增加。第二,政策因素。税收优惠、鼓励保险公司与医院合作、支持信息共享等优惠政策促进了商业医疗保险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第三,医院因素。随着当地私立医院网络的不断扩大,医疗行业的竞争加剧,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议价优势。第四,保险企业的因素。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成本管理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不仅探索整合医疗保健价值链,与民营医院或医药公司合作优化客户渠道,还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新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和分销。
保险企业应建设六大能力
为了抓住机会
据报道,目前,偿付型商业医疗保险大多以团体保险的形式出售,个人购买者很少。由于缺乏市场规模,中国各地的专业偿付保险公司往往难以从中获利,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逆转。
根据该报告,最有可能购买报销医疗保险的潜在客户是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的消费者,他们已婚并有子女,年收入超过20万元。到2020年,中国这样的人数预计将超过4000万;其中,最富有的人愿意每年支付3万到6万元为一个三口之家购买报销式商业医疗保险。
据报道,偿付型商业医疗保险的盈利能力将继续提高,这部分归功于支持商业医疗保险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如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数据显示,在需求增长和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民营医院的总数已经翻了两番,从2005年的3200家增至目前的12500家。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董事会成员兼全球健康保险负责人多丽丝·霍普克(Doris Hoppek)在同一天告诉记者,如果保险公司立即着手制定适当的战略,它们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会。保险公司要想在报销医疗保险市场占据有价值的位置,就必须准确把握和了解目标客户及其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创新产品。企业还必须实现高效的索赔和运营管理,在确保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内部成本,建立有吸引力和便捷的销售渠道,并拥有一个健全和可靠的合作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网络。
报告强调,保险公司要想在中国以报销为基础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上竞争,必须建立上述六种能力,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并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盈利。
报告作者之一、慕尼黑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健康保险部总经理威廉博桑尼(William bossany)表示:“保险公司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和偏好,包括他们支付医疗保险报销的意愿。”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的费用、服务和利益。”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分析能力是获取有价值的市场洞察力和为客户创造更高效、更便捷的互动体验的关键。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商业医保市场爆发在即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