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10月28日,由亚洲文化交流协会、人民日报《中国都市报》和中国城市管理研究所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协办,民权县政府承办的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在庄子故里举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道教研究中心主任郑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复旦大学教授杜,商丘师范学院副院长徐茂田,商丘师范学院教授高建社、刘洪生、庄桂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辑、庄研究专家何宗思等出席论坛。

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办

刘鸿生认为,庄子思想具有当代价值,其光辉永存。究其原因,在于庄学保护和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找到了抵御逆境的精神力量和消除现实痛苦的途径,提出了与儒家政治伦理哲学完全不同的理想境界和人生态度,解决了乱世暴政和各种天灾人祸下人们生命的孤独和脆弱、精神奴役和是非混淆等问题。例如,庄子的“逍遥说”实际上是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万物中的万物”实际上是对平等和民主的积极追求;“自然主义”提倡绝对真理和客观精神价值。其“无为论”是反抗权力和多欲政治的意识。所谓的“不作为”是反对混乱、鲁莽、任性和恶意的。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办

何宗思发表《庄学心得》,其主要宗旨是追求人生幸福的人生哲学,以“惑-道-超越”为主要逻辑主线,立足于超越人生“生死两难、名利陷阱、是非漩涡、情欲火坑”四大难题的愿望,通过“用心入道”,达到道与平的人生境界。在道的境界中,“以道之眼见万物”通过“气化说”超越了生与死,通过认知领域的“双线论”超越了是非;在和平与道德的境界中,“以道之心知万物”通过“无为”超越了名利,通过“无我”超越了情欲。在人生的四大困惑之外,我们可以在“心行”的境界中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形式上的相对自由。身心平和作为庄子人生哲学中一种理想的安身之道,不仅超越了现实世界,也不脱离现实世界。

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办

在谈到庄子人生的三个境界时,何宗思说,庄子并没有把追求“超然自由”孤立地作为人生的终极理想,因为“超然生活”的精神独自旅行是容易的,但融入世俗世界而不厌倦却是困难的。庄子为了达到“游天下”的境界,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其基本原则是“顺”,其终极目标是“有”。

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办

人民日报《中国都市报》总编辑、全国城市品牌推广项目组秘书长在讲话中说,儒家思想主要讲人与人的关系,佛教主要讲人与神的关系,道教主要讲人与物的关系。发达国家坚持研究人和事物的哲学,并做出了许多科技发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说:“在伟大的传统中,道教提供了最完美、最深刻的生态智慧。”他强调,在自然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与潜能基本一致。”无为也是“无违”,即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胡来。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庄子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举办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499.html